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,养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,并且人们选择养生的方式也越来越多。八段锦是我国经典的养生功法,是由八种不同动作组成,故名“八段”。其健身功用可以强身益寿,祛病除疾,效果甚佳,有如展示给人们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,故称为“锦”。据有关文献记载,八段锦已有八百多年历史。早在南宋时期和明代以后,在有关养生专著中多有记载,如冷谦的《修龄要》、高濂的《遵生八签》等书。由于练习八段锦不受环境场地限制,简单易记易学,老少皆宜,防病治病、强身健体作用显著,特别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快、无暇专门抽出锻练时间的人群。八段锦属于古代导引法的一种,是形体活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健身法,导引养生是一种颇具特色的中医养生方法,是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的健身养生方法。
八段锦图解
“导引”与中医养生的关系
“养生”一词最早见于《庄子》内篇《养生主第三》,文惠君曰:“吾闻庖丁之言,得养生焉。”就是取得顺应自然,以保养身心之意。养生是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,以推迟衰老、延年益寿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,是有明确目的自主的保养生命行为。
所谓导引,指的是一种伸展肢体、宣导气血的气功术。早在我国古代生理学、医学、养生学的最早经典著作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记载。古代人们又把导引叫做“行气”。顾名思义,它反映的是通过肢体的伸展运动,结合呼吸锻炼,促进体内气血的循环,其主要作用是“导气令和,引体令柔”,从而达到祛风邪、长气血、防病、治病、益寿延年的养生目的。
中医认为:人体内部的“气”应当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,如果运动停滞,人就会得病。显然,导引恰恰起到了让人“动气”的作用。战国时代,《庄子》亦提“ 吹呼吸,吐故纳新”,充分认识到导引对养生的重要价值。
八段锦与中医养生的关系
八段锦歌诀曰:双手托天理三焦;左右开弓似射雕;调理脾胃需单举;五劳七伤往后瞧;摇头摆尾去心火;背后七颠百病消;攒拳怒目增气力;两手攀足固肾腰。其在流传过程中又分为南派北派,北派动作繁复,以刚为主,侧重肢体运动,称“武八段”。南派动作简易,以柔为主,强调导引与行气结合,称“文八段”。八段锦的养生作用不可小窥,对增强体质、养生防病可谓细水长流、日积月累。
中医养生之道的特点就有“形劳而不倦”的锻炼身体方法。善养生者,必调和血气,使之周流不息,而运行气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多运动。八段锦活动肢体具有舒展筋骨、行气活血、疏通经络、调整阴阳、祛病延年的功效,特别针对近年来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,经常练习可起到中医预防、保健、治疗的养生作用。
中医认为,肾中精气的虚衰和脾胃之气的不足是衰老的主要机制,八段锦对人体的养生康复作用,如“两手托天理三焦”,两手托天,全身伸展,又伴随深呼吸,一则有助于三焦气机运化,二则对内脏亦有按摩、调节作用,起到通经脉、调气血、养脏腑的效果。同时,对腰背、骨骼也有良好作用。
八段锦的现代价值
现代社会,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,而肝在志为怒,心在志为喜,脾在志为思,肺在志为悲,肾在志为恐,这些喜怒哀乐的情志变化,若狂喜、盛怒、骤惊、大恐等波动剧烈,就可能致病。八段锦的简单易行恰好成为了人们宣泄压力的一种重要方法。
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的情志变化,亦称“七情”,而中医养生话“七情”。且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,对于情志调摄、防病祛疾、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。
在《素问·举痛论》中说:“余知百病生于气也,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。”无病时可因情感活动过激而致病,既病后又可因情感过激而加重病情。八段锦中“调理脾胃单举手”“摇头摆尾去心火”等等,均是通过宣畅气血、展舒筋骸而达到养生的目的。
精神调摄称为“养神”,包括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的调节。中医认为心主神明,心又为五脏的主宰,所谓“心伤则神去,神去则死”。养生强调“形与神俱”,精神失调必然要伤及形体。《黄帝内经》强调在养生锻炼时,不仅要练形,而且要练神。而古人养生,更注重“形神合一”“形动神静”,“形动”即加强形体的锻炼。《吕氏春秋·尽数篇》说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以及“形气亦然,形不动则精不流,精不流则气郁”。八段锦以“动”及“静”,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,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,调心养神、形神共养,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。
八段锦的每一段都有锻炼的重点,而综合起来,则是对五官、头颈、躯干、四肢、腰、腹等全身各部位进行了锻炼,还涉及到了一些平时很难运动到的部位,如第八节强调的是颠足跟,可以有效刺激生殖和泌尿反射区,可起到补肾、壮腰的作用。对相应的内脏以及气血、经络起到了保健、调理作用,是机体全面调养的健身、养生功法。注意练功时,要用意念引导动作,排除杂念,全神贯注,全身肌肉放松,动作和呼吸自然配合,气沉丹田,柔和缓慢。
八段锦与中医养生深有渊源,无论从中医学的古典还是现代的中医养生方法,都无法将其割裂,他们已相互渗透、相互促进、相互融合。八段锦表现出一种动态的、可视的运动现象,但其深层的中医养生功效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身体锻炼才可深刻体会,并从中获益匪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