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论心得

  • 首页

道家丹道功法与八卦拳等内家拳的联系与区别

来源:道家内丹养生网     作者:道家丹道养生     时间:2018-03-1611:50:51     

道家丹道功法与八卦拳等内家拳有什么联系与区别?读了一些有关道家丹道的书,就会明白到,其实道家内丹养生功法也并不神秘,与内家拳还是有很多的联系的。内家拳包括太极拳、八卦掌、形意拳之所以与外家拳不同,其实,不过是融进了道家内丹的功法。

例如:

八卦掌的入门功夫是站桩,站桩要求必须先从“松”字着手,锻炼一个人从精神到身躯的松与紧,它是肌肉的松紧,而肌肉的活动又是靠神经来支配的,所以肌肉的松紧是由精神的松紧所决定的,因此,精神的放松是第一位的。

这个松字,恰恰与内丹要求的入静吻合,难以设想,一个心猿意马、胡思乱想的人,精神上能够放松,能够入静。

八卦掌站桩养生功法 

站桩的呼吸,要求一改平常的本体呼吸为自然腹式呼吸,经过长期的锻炼逐步达到深、长、细、匀、慢等要求。

所有内家拳都要求气沉丹田,而气沉丹田非用腹式呼吸不可,八卦掌所谓气沉丹田的方法,说白了,就是内丹要求的逆腹式呼吸,方法是:吸气时,胸部扩张,幻想真气由鼻到胸部气海,然后呼气,压缩胸部,幻想真气由胸部传递到腹部下丹田,腹部扩张.整个过程就变成了吸气时胸部扩展而腹部有轻微收缩,而呼气时胸部收缩而腹部扩张,像在从胸部吸走真气一样,这就是气沉入丹田了,这个过程腹部和自然呼吸时是相反的。练内丹采药时也是用逆腹式呼吸,将药物置于丹田之中,懂得气沉丹田的人,我想采药并非一件难事。

 

八卦掌特别讲究内三合、外三合,其中的内三合是意与气和、气与力合,也就是用意念和内气发力,这就是内家拳独具特色的整力;练习中要将自身从精神上放大,有顶天立地之慨,设想身体周围有强敌进攻,而我周身则有云彩飞绕,使敌无隙可入,头正身直,涵胸拔背,松肩沉肘,谷道缩提。尾闾中正,裹裆抿胯,屈膝扣趾,虚领顶劲,气定神闲。这便是桩功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,习之日久,八卦掌法中的自然整体力会不求自至。

 

道家内丹的筑基功夫,要求通过吐纳来调整气血,这时候要求入静,因为只有在静中,人的想法、念头、意识,才可能有真意的内容,才会产生心液之气。眼神为阳,下注于心坎即为真意,真意通心液,心液下沉于腹,才能炼精化气。也就是说:用上丹田的神光作用到中丹田的气,使中丹田的气下注于小腹,然后在小腹中烹炼,来筑基。这中间同样要求的是意与气和。

 

八卦养生气功有预备六式,功法十三式,很多动作与内丹辅助功法完全一样,或者大同小异。

例如:

八卦养生气功预备式中的仙鹤鸣钟一式:

动作要领是:

1)、两手手指向后,掌心紧紧捂住双耳,不得漏气。

2)、双手食指从中指滑落敲打后脑八次,有重锤擂鼓之感。

3)、双掌急速与耳部分开,有豁然脑清耳聪之感。

而内丹辅助功法中,就有双手食指从中指滑落敲打后脑的动作。

 

八卦养生气功预备式中的醒狮舒腰一式:

动作要领:

1)、两足平行,尽可能向两边打开,舌抵上腭,悬顶项竖,双目垂帘,两臂自然下垂。

2)、双腿尽可能下蹲,越低越好,扎马步,双手做抱球状,静止时间越长越好。

3)、双腿酸软时,抱球状姿势不变,身体缓慢左摆,摆到身后极限位置,左摆的过程中深吸一口气,直达下腹部。

4)、抱球状姿势不变,身体缓慢右摆,摆到身后极限位置,右摆的过程中,将下腹中的气缓慢吐出。

动作(3)和(4)反复8次。

5)、抱球状姿势不变,身体缓慢左弯,弯到身体极限位置,左弯的过程中深吸一口气,直达下腹部。

6)、抱球状姿势不变,身体缓慢右弯,弯到身体极限位置,右弯的过程中,将下腹中的气缓慢吐出。

动作(5)和(6)反复8次。

7)、抱球状姿势不变,身体缓慢上仰,上仰到身体极限位置,上仰的过程中深吸一口气,直达下腹部。

8)、抱球状姿势不变,身体缓慢下弯,弯到身体极限位置,下弯的过程中,将下腹中的气缓慢吐出。

而内丹辅助功法,就有抱球观日的动作,是醒狮舒腰的第一个动作。

八卦掌等内家拳,其实也有养生的功效,而且这些拳理都是来自于道家内丹养生功法原理,或者至少是相同的。最后,想学习内丹养生功法的朋友,欢迎咨询我们。